两会之声|人大代表李雪莹:党建引领,让专精特新迸发创新力
首都工作关乎“国之大者”,是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伟大事业。1月21日,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市长殷勇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全面回顾了2023年工作,提出了2024年工作总体要求以及着力做好“聚力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进一步壮大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等十一个方面重点任务,擘画高质量发展蓝图。
新目标引领新实践,新作为促进新发展。新春即至,北京迎来一年一度的“两会时间”,来自首都各界的代表委员齐赴这场“春天之约”,积极为首都发展建言献策。
李雪莹代表谈科创
专精特新迸发创新力
“政府工作报告数据详实,展现了2023年北京在高质量发展上的成绩。我也很高兴看到,在2024年重点工作中有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两项工作,这两项工作的发展,势必会进一步推动新动能发展。”翻动着手中的政府工作报告,市人大代表、天融信科技集团董事长李雪莹对涉及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的内容格外关注。
目前,专精特新企业已成为拉动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全市已培育7296家专精特新企业,形成了约8000亿元的营收规模。李雪莹的另一个身份就和专精特新有关——中关村科学城专精特新党建联盟首任会长。
去年年底,中关村科学城专精特新党建联盟成立,首批成员单位89家,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医疗健康、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人工智能、软件和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10余个高新技术行业。
“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党建引领,让专精特新企业实现抱团发展,从而迸发出更强的科创实力。”从报告中收获发展的信心,李雪莹也计划着在2024年通过联盟搭建创新生态,让专精特新企业实现更大发展。她介绍,今年将重点开展四方面工作。
一是搭建党建交流管理平台,发挥各单位党员先锋力量,开展党建与业务融合创新活动;
二是探索建立服务资源共用机制,提供跨行业交流平台,探索创新合作业务模式;
三是开展走访交流活动,协助海淀区委及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开展惠企政策宣贯,并收集企业共性问题向有关部门反馈;
四是以纽带形式助力海淀专精特新企业与其他区域企业合作创新等。
宋婷婷代表、常瑞代表谈产业
催生数字经济新业态
数字经济发挥着放大、叠加、倍增的作用。数据显示,去年,本市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2.9%,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速超过年初制定的6.5%左右的目标、达到8.5%,发展动能不断增强。
“北京数字经济一直保持着领先地位,今年也将为经济增长提供更强动能。”市人大代表、快手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宋婷婷身处数字经济第一线,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提的“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有着更深刻的体会。
政府工作报告列出的今年11个方面重点工作中,专门有一个方面是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更好赋能首都高质量发展。宋婷婷认为,北京发展数字经济的核心优势明显,包括技术优势、人才优势、政策优势、产业集聚优势以及巨大的数字经济用户规模。规模的不断提升、技术的不断突破,正催生出越来越多的数字经济新业态。比如,直播电商已成为北京消费升级新引擎。
除了数字经济,报告中首次提到了新质生产力,也成为不少代表关注的内容。“‘北京药’的品牌受市场认可,行业也非常看好北京医药健康产业的潜力。”市人大代表、北京四环科宝制药股份公司总经理助理张婉玉是北京医药行业飞速发展的亲历者。报告中提到,加强原创新药和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培育生物制药等医药健康产业新增长点。张婉玉认为,在创新、人才、市场等方面的助力下,北京医药产业也会发挥“发动机”的作用,预计将继续保持增长。
“北京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更有助于实现高质量发展。”市人大代表、北汽福田董事长常瑞以氢能产业举例称,最初一代的氢能源客车抗寒性能、续航里程、燃料电车发动机稳定性不尽人意,但经过北京产学研用等各界攻关,氢能源客车逐渐摆脱了上述难题,可以实现零下30摄氏度极寒低温启动。北京科技创新和人才方面的优势恰恰可以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打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
在汽车制造产业链条中,整车企业可以发挥“链长”的作用。“龙头整车企业掌握着大量用户资源,我们往哪个方向发展,可以带动产业链上一批企业往哪个方向发展,‘链长’的升级可以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升级。”常瑞介绍,今年北汽福田将助力氢能等新能源产业在京津冀加速布局,带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
赵民革委员谈消费
后冬奥带动消费新活力
“听取了政府工作报告备受鼓舞,对北京经济发展充满信心!”来自经济界的市政协委员、首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民革十分关注报告中提到的北京经济运行数据。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2%、全市新设企业增长20.3%、北京文旅消费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他在报告上密密麻麻地圈点出各类关键数据。他认为,在2023年,首都北京坚持首善标准,经济整体回升向好,奋发有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在全市经济向好的背景下,首钢集团紧抓后冬奥发展契机,发力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首钢高地和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首钢支点,聚集创新活力,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赵民革向记者透露了一组数据:2023年,首钢园企业数量首次突破300家,科技企业占比超过70%,营收过千万企业新增10余家;园区跻身北京市29个城市消费中心之一,成为京西地区重要商圈和最具活力目的地;2023年全年首钢园吸引客流1200万人次,其中服贸会、新年倒计时单日入园人数超过10万人,创单日最高纪录,有效保持后冬奥时代园区热度活力。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2024年重点任务,发出“动员令”、吹响“冲锋号”。“首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对于未来发展,我们充满信心。”谈到经济运行的前景,赵民革信心满满。他表示,首钢集团要牢牢把握一“高地”一“支点”使命任务,奋力冲击一季度“开门红”。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