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地籍管理新格局:机制·数据·场景三合一创新秘籍
近日,地籍调查工作培训班、不动产地籍调查创新示范交流研讨会先后在昆明、成都召开,经过部、省、市县(区)多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深入探讨,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地籍工作的做法,为地籍工作开展注入了新动力。地籍管理作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履行“两统一”职责的产权基石,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如何在这场变革中构建高效、智能、可持续的地籍管理体系?本文将围绕地籍管理新要求,融合公司在黄山市、武汉市等国家创新示范点的经验做法,以机制、数据、场景为着眼点,揭秘重塑地籍管理新格局、新路径!
多方协同,创新工作机制
健全的机制是做好地籍管理工作的根本。遵循“尊重历史、适度创新、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对现有工作机制进行全面摸排梳理。聚焦地籍调查单位管理、权属调查与地籍测绘、地籍成果质量审核、地籍成果验收、地籍数据库建设、地籍图编制、地籍数据更新与应用、地籍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等地籍管理重要工作,由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主要领导、业务主管科室、相关业务科室、支撑单位等多方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从不同视角出发,共同探讨形成符合本地实际管理需求的工作机制文件及标准规范,为地籍管理工作更加标准化、规范化提供准绳。同时不断融合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创新地籍调查工作管理模式及管理机制,创新互联网+调查模式提升权属调查效率,创新“机审+人审”的智能化辅助审核机制严控数据质量,创新“一码”贯穿全生命周期机制逐步实现全要素全周期管理,以制度创新推动地籍管理质量更精,成果更准,服务更优,应用更广!
机制文件
分步推进,筑牢数据根基 权威的地籍数据库是做好地籍管理工作的核心。新时代的地籍准确记载不动产和自然资源权属、位置、界址、面积等信息,是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的产权底板的重要部分。地籍图是地籍成果的可视化表达方式,能够有力促进地籍数据集聚融合、质量提升及共享应用。以逐步形成全域全要素全覆盖的地籍图为目标,科学有序推进地籍数据库建设与地籍图编制。 1.数据逐步整理入库,构建标准化地籍库 贯彻“不另起炉灶”的基本思想,面向当前存放分散、标准各异的各类型地籍数据,按照数据库存放、电子文件存放、纸质文件存放等不同情形分类分析整理数据并制定针对性的数据整理解决方案,通过准备工作、规范化整理、整合关联、数据入库等实施步骤,推进各类地籍调查成果整理、入库和汇交。以不动产单元代码为纽带,实现对地籍数据的图形、属性、档案等信息的一体化存储管理,逐步形成空间全覆盖、权利全类型、流程全贯通、二三维一体、全面互通共享的地籍数据库。地籍数据库建设方式可综合考虑已有基础选用升级建设或者独立建设。 实施整合步骤 (一)升级建设——以现有的不动产登记数据库、自然资源统一登记数据库、自然资源一张图数据库为基础,按照地籍数据库标准要求,升级扩展数据库结构,结合已有的档案材料补充完善数据内容。 (二)独立数据库——按照地籍数据库标准,新建地籍数据库。对已经整合入库成果进行整理,提供流程化数据治理工具,采用映射抽取的方式生成符合地籍数据库结构的数据成果;对于已经形成电子数据的成果,按照不同权利类型的地籍要素进行标准化整合、清除冗余数据、质量核对、信息补录;对已形成档案但未入库的数据,对档案进行数字化提取、分析以及规范化整理,并且进行图属档关联、历史与现状关联。 坚持数据整合质检一体化的思想,采用“人工+机器”结合方式对数据进行过程和结果质量检查,严控数据质量。 2.分类完善空白区域,推进地籍图全覆盖 以最新年度的国土调查数据为依据,结合各类管理数据,对比分析已有的地籍要素,自动识别出地籍空白区,并对照最新时像的高清遥感影像进行研判核实,分类型分阶段开展地籍要素补充勾绘与补充调查,逐步构建要素齐全、全域覆盖的地籍图。 针对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优先以补充勾绘为主。利用智能化采编工具,采用AI自动识别及人工补正的方式,快速完成范围勾绘,同时做好标记。 针对国有建设用地,须补充调查。除在采用传统RTK测绘工具开展外业补充测绘外,进一步创新提供内外业一体的智能化调查工具,融合应用OCR智能识别、人脸识别、在线视频、电子签章等新一代技术实现从权属材料中智能获取权属信息以及跨时空的权属确认,规范、高效开展权属调查和地籍测绘工作。 权属调查与地籍测绘同步开展 3.智编多尺度地籍图,持续深化服务保障 对标《地籍图编制技术规范(试行)》,扎实做好地籍图编制工作。借助地籍图智能编制模块,自动叠加地籍要素、地类要素、地形要素,基于内置地籍图样式,一键式生成不同尺度的分幅地籍图、行政区地籍图与地籍区划地籍图,并针对性的做好图件整饰,以电子地籍图形式进行管理,为地籍图和不动产信息可视化查询提供保障。 地籍图示例 4.常态更新地籍数据,及时反映产权变化 围绕地籍数据的变化特性,建立本地化的“日常+定期”更新机制与方法,保持地籍数据现势性、准确性和权威性。针对按计划生产的国土调查、地籍总调查、土地综合整治、城市更新等成果,采用批量更新方式定期开展,实现房屋、宗地、地籍子区、地籍区等要素的批量替换;针对从用地预审到不动产登记各阶段的一般日常地籍调查成果,构建流程化的审核更新方式,实现地籍要素的增量更新;针对不动产登记、自然资源登记以及业务审批成果,以业务驱动变更实现地籍要素的实时更新。所有更新依托系统开展,自动记录更新演变过程,支撑不限次数的历史追溯,全面掌握产权底板变化情况。 历史追溯 需求导向,构全应用场景 建设好用管用的场景是任务、是目标。围绕新时代地籍管理和应用需求,根据“边建边用、以用促建”的原则,总结出了“固根本、拓新用、享数据、谋发展”这四大应用场景。 1.固根本,保障地籍数据核心地位 地籍数据库建设及地籍图编制是2025年地籍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实现规范、便捷、高效的开展地籍数据库建设及地籍图编制,并充分融合最新版本《地籍数据库建设工作方案》要求,基于全国产化KQGIS平台建成全链覆盖的地籍数据库管理系统,全面支撑不同权利、不同格式地籍要素的快速接收、标准化整合入库、单元编码、质量核验、数据更新、地籍图制作,以夯实统一的产权数据底板。 全要素地籍数据接收管理 2.拓新用,创新审核更新管理模式 创新“轻量化”审核模式,面向不同权利、不同类型地籍总调查、日常地籍调查的成果审核,提供流程化、标准化、智能化质检应用。集成全面的质检规则项,支持可视化质检规则配置、一键式启动质检、图属联动检查结果展示,为严控地籍调查成果质量给予“利器”。 创新“成果审核+即刻编码+实时入库”的更新模式,将地籍调查成果审核、行政业务审批与成果更新入库等工作进行全面镶嵌与融合,地籍调查成果审核完成后自动赋码、即刻辅助行政审批,实时更新地籍成果﹑联动更新审批结果,实现全业务全流程一码串联、一脉相承。 创新“实景+图谱”全周期管理模式,将地籍要素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地籍调查成果的审批状态、审批详情、图形信息、变化情况融合到实景三维场景,基于图数据库全面揭示其发展演变过程和关系图谱,提供图、属、档联动的全生命周期看板,持续提高数字化治理水平。 一码+全生命周期看板 3.享数据,助力业务协同信息联动 利用地籍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围绕公安、市政、应急、住建、农业农村、林业、民政等各部门的应用需求,搭建地籍数据共享链路,促进地籍数据共享应用;打造地籍图可视化查询便民服务渠道,支撑不动产登记信息查询、地籍图可视化查询等社会化服务,推动地籍数据共建共治共享,促进营商环境提升。 多端协同地籍图可视化查询 4.谋发展,探索三维地籍立体管理 推动自然资源管理由二维向三维转型升级,构建三维地籍为核心的全链条管理与应用,打造三维地籍辅助规划选址、用地报批、土地供应、规划许可、竣工验收、确权登记等各环节立体开发利用,打造三维地籍辅助支撑立体调查、登记及管理应用,打造三维地籍辅助支撑公安、市政、应急等部门工作应用,持续提升自然资源精细化水平。 【结语】 “源于地籍、归于地籍”,做好新时代地籍管理工作意义重大、任重道远。苍穹数码将持续围绕“健全机制-夯实数据-规范调查-严控质量-深化应用”长久不懈地探索研究,不断优化服务,用地理信息科技力量与地籍管理的时代需求完美融合,激发出新的动能。 后续,我们将陆续分享更多关于地籍调查管理的最新经验和具体做法,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