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势科技出席上海交大AI周系列活动 共话“实现平台化科研与教学的技术路径探索”
4月24日,“大科研时代:平台化科研与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主题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论坛聚焦科研范式变革背景下的平台化科研与教学发展,中国科学院院士鄂维南、中国科学院院士丁洪,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赵昕,深势科技创始人、首席科学家张林峰,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馆长程金华,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林新华,分析测试中心副主任何琳,人工智能学院执行院长王延峰以及来自化学化工学院、材料学院、中关村学院的学者及师生代表参加了论坛。论坛由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张娅主持。
在致辞环节,鄂维南院士指出,平台化科研与教学是未来的趋势,本次论坛意义重大。他希望大家能在此次会议中深入探讨平台化教研的具体思路和面临的困难,切实推进工作。
赵昕在致辞中结合自身工作经历阐述大科学研究范式的意义,强调平台化科研和教学整合了多种科研理念,对学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表示学校各部门将全力支持人工智能学院的建设。
主题报告环节,王延峰以 “迎接大科研时代:科研一体化平台的思考与探索” 为题,深入分析了大科研时代的机遇与挑战。他提到,AI for Science 重塑了全球科研范式,一流大学应契合时代变革趋势,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引领第四次科技革命下教学和科研系统发展。为了打破高校在培养与产业需求、研发与产业化以及资源利用等多方面的结构困境,以构建超级实验室为目标,人工智能学院已在校内联动图书馆、计算中心和分析测试中心共同探索,搭建实科研一体化平台,提供一站式调研、计算模拟、实验测试及交流支持的科研全流程服务。
张林峰以《实现平台化科研与教学的技术路径探索》为题进行了报告。他结合自身经历,以深势科技在 AI4S 领域的探索为案例,总结了人才培养、硬件调度等创新落地过程中的瓶颈因素:“伴随应用需求的加深,我们要实际解决的问题事实上是一个科教一体的智能空间的问题,最大程度将科研,科教,科学链路上的需求集大成于一个平台,并提供更高效工具支撑的基础设施。”目前深势科技建设的“玻尔®空间站”,不仅充分解决AI计算的痛点问题,建立科学导航提取文献精华;更进一步探索科学智能本体实现。推动“大科研时代”到来。
玻尔®空间站是以量子力学先驱尼尔斯·玻尔命名的 AI for Science 旗舰平台,被誉为“科研界的 Hugging Face”。作为全球首个覆盖“读文献-做计算-做实验-多学科协同”的AI科研平台,玻尔®空间站深度融合“读+算+做”形成闭环,以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融入深势科技的 AI for Science 科学大模型,系统性解决科研人员在文献筛选、跨学科知识发现及学术资源获取等环节中的关键痛点,尤其有效应对了信息过载、检索繁杂、整理耗时等挑战。其全新升级的科学导航(Science Navigator),面向文献数量庞大、更新迅速、格式多样等现实问题,为全球科研人员提供“一站式”的智能研究支持,显著提升科研效率,助力科研突破的诞生。目前,玻尔®空间站已为超过五十万用户提供丰富的服务,并与多所高校探索并合作开创高校科研智能化新范式。
上海交通大学始终秉承“学在交大”的育人理念,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构建“AI+HI”未来高等教育新范式。深势科技作为全球 AI for Science 领导者,致力于通过 AI 技术推动科研范式的根本性变革。玻尔®空间站作为这一变革的载体,不仅正在逐步成为科研人员平台化研发的入口,也为产学研深度融合搭建重要平台,为高校人工智能领域发展提供契机。深势科技以玻尔®空间站为基础,已推进了一批高质量的数智教学项目,同时,为构建 AI for Science 全生态,肩负起引导和支持“人工智能教育从中小学抓起”的艰巨使命和责任,深势科技还携手生态伙伴举行 AI4S Teen Cup 赛事,进一步激发青少年对人工智能与科学交叉领域的兴趣。
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未来,深势科技将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协同创新,为落实国家关于加快发展“人工智能+”及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战略部署助力,以更加开放、多元、灵活的合作模式,推动中国科研生态迈向更高阶的可持续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