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works深度报道 | 云道智造:从创新到引领,解码AI时代工业软件突围之道
打开云道智造的宣传片,航空发动机叶片在物理世界的高速旋转与数字世界的精准映射,呈现了工业仿真的艺术之美,更昭示着数字技术正在重塑制造业边界的全新时代。作为这场变革的引领者,云道智造以“打造数字世界的物理引擎”为使命,正在书写中国工业软件的新篇章。
- 文章信息 -
本文由e-works首席记者王阳原创报道。
在接受e-works的采访时,云道智造副总裁段志伟博士阐释了其核心价值主张:“我们最大的价值,不在于简单对标国际巨头,而在于真正理解用户需求,用时代的技术解决时代的问题。”这一理念贯穿了云道智造的发展历程——从底层求解器的自主研发,到电子散热仿真的行业突破;从规模化自主替代的里程碑,再到AI与CAE融合的崭新未来。
在段志伟看来,“AI技术与CAE软件的融合已经开始渗透于工程、工业乃至游戏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强大的赋能效应”。云道智造正以技术创新为擎,以生态合作为翼,推动着CAE与AI的双向奔赴,在数字世界的广袤天地中,为中国工业软件开辟全新的发展范式。
云道智造副总裁段志伟博士
01 仿真产业革命
AI浪潮下的新一轮竞争格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仿真技术越来越成为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的重要工具。早期的仿真技术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军事等高端领域,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机程序模拟物理现象,帮助科学家和工程师预测系统行为、优化设计方案。随着计算能力的提升和算法的进步,仿真技术逐渐延伸到汽车制造、电子设备、能源化工等工业领域。近年来,仿真技术还在不断向游戏、影视等领域渗透。
从市场角度来看,当前仿真软件市场呈现出高度集中的格局。欧美企业凭借先发优势和技术积累,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这些企业通过数十年的技术沉淀和频繁的并购整合,构建了覆盖多学科、多领域的仿真产品线,形成了强大的市场竞争壁垒。
然而,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GPU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仿真技术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机遇。AI技术的融合,使得仿真软件能够通过数据驱动的方式优化模型、加速计算;GPU的并行计算能力,则为大规模复杂仿真提供了强大的算力支持;云计算的普惠,进一步降低了仿真技术的使用门槛,使其能够服务于更广泛的企业和用户群体。
在段志伟看来,AI浪潮的奔涌而来,犹如一场重新洗牌的产业革命,让国内外仿真软件站在了同一条崭新的起跑线上。他敏锐地指出:“在这个技术迭代的关键时刻,谁能真正洞察用户痛点、直击问题本质、实现快速创新,谁就能在这场竞赛中抢占先机。”
这已不再是简单追逐技术参数的较量,而是一场关乎产业理解深度和创新速度的全方位比拼。仿真企业唯有紧握用户需求之锚,扬起创新之帆,方能在AI时代破浪前行。
02 云道智造
基于CAE根技术的数字仿真新范式
成立于2014年的云道智造,是一家专注于CAE根技术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通过自主创新推动仿真技术的大众化应用,为中国工业软件的自主可控与高端制造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段志伟在采访中告诉e-works,云道智造的创始团队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等国内顶尖高校的工程师组成,团队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75%,其中博士占比25%。这支高学历、高水平的团队,为公司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云道智造的核心产品是通用多物理场仿真PaaS平台——伏图(Simdroid)。段志伟指出,伏图平台具有三大技术优势:一是全自主的底层求解器,覆盖固体力学、流体力学、电动力学和热力学四大物理场,支持多物理场耦合仿真;二是平台化的架构设计,便于行业模块和场景化APP的开发;三是创新的计算加速技术,通过GPU并行计算和AI代理模型显著提升仿真效率。基于伏图平台,云道智造开发了电子散热、芯片多物理场、晶体生长等面向特定行业的工程模块,并支持用户通过无代码方式开发仿真APP。
目前,伏图平台已迭代至6.0版本。该版本最大亮点之一是新增了物质点法引擎Simdroid-MPM。传统仿真方法通常需要将空间离散为网格再进行计算,这种方法在处理大变形、破碎等复杂物理现象时存在局限性。而物质点法作为一种无网格方法,能够有效模拟天体撞击、山体滑坡等传统方法难以处理的场景。凭借算法优势,Simdroid-MPM还能够实现仿真效率10-100倍提升。
此外,伏图6.0还将多物理场引擎与真实感渲染技术深度融合,打造沉浸式工程分析环境,大幅提升用户体验,让仿真工具真正成为“数字世界的物理引擎”。
03 从创新到超越
电子散热仿真的破局之路
在算力需求呈爆发式增长的当下,电子设备散热设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从芯片运行时产生的超高热量,到数据中心庞大系统的散热需求,传统的仿真工具已难以满足行业快速发展的步伐。
段志伟介绍,基于伏图平台开发的电子散热模块Simdroid-EC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升级聚焦于AI与GPU技术的深度融合:一是AI智能体支持自然语言输入,用户只需描述需求,系统即可自动完成模型搭建和计算;二是AI代理模型可将仿真速度提升上千倍,原本需要数天的计算现在仅需半小时甚至十几分钟;三是GPU加速实现了超过20倍的计算效率跃升。这些技术创新使得Simdroid-EC从“对标跟随”迈向“创新引领”,真正实现了从“替补”到“主力军”的蜕变。
Simdroid-EC的成长历程堪称国产CAE软件实弯道超车的典范。2020年,国内某电子通信龙头企业在寻找国产工业软件方案时,云道智造凭借技术实力脱颖而出,用时8个月交付了Simdroid-EC 1.0版本。随后,云道智造与客户展开了长达5年的深度合作,投入100多名研发人才持续优化软件功能、性能和稳定性。2024年12月31日,客户成功完成从国际主流软件到Simdroid-EC的全面切换。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信息技术中心原首席顾问、中国船舶独立董事宁振波对此给予高度评价:“这是国内首个实现全面自主替代的CAE软件商品,在中国工业软件突围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这一过程并非简单的功能复制,而是通过创新换代实现的超越引领。段志伟强调,Simdroid-EC在建模灵活性、计算效率、用户界面等方面都展现出了独特优势,甚至为客户定制开发了许多国外软件不具备的功能,真正做到了“用时代的技术解决时代的问题”。
04 以生态为翼
与各方伙伴共创未来
云道智造深知,在工业软件领域,单打独斗难以赢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因此,公司积极构建开放的生态合作体系,汇聚各方力量共同推动仿真技术的发展。在2025用户生态大会暨新产品发布会上,云道智造展示了其在产学研合作、行业伙伴共创和资本协同等方面的生态建设成果。
产学研合作方面,云道智造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国内近400所高校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打造数字化教材、开展博士生实习、以赛促教等,促进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会上,云道智造与中南大学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了“铁路列车-结构动力学系统分析软件”,展现了学术成果向工业应用的转化能力。
行业伙伴共创是云道智造生态战略的另一重要支柱。云道智造与华大九天联合推出了“EDA-CAE一体化设计仿真解决方案”,打通了芯片设计到仿真的全流程。此外,还与江苏长电、新国都、创维、超聚变、常州易控、蜂巢等20多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覆盖电子、能源、汽车等多个行业。这些合作不仅拓展了伏图平台的应用场景,也为合作伙伴创造了商业价值。
资本协同方面,云道智造与福田资本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整合资源,赋能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自成立以来,云道智造获得了中关村科学城、华为哈勃、红杉中国、建信信托、大湾区共同家园等20余家机构的投资,为持续创新提供了资金保障。这种“产业+资本”的模式,加速了云道智造技术成果的商业化应用。
05 后 记
采访最后,当被问及CAE与AI的关系时,段志伟用“双向奔赴”四个字予以概括。他认为,数字世界的构建需要两大引擎:基于数据驱动的AI引擎和基于物理原理的CAE引擎。二者是并行、互补的关系——AI需要CAE提供符合物理规律的训练数据,CAE则可以通过AI提升仿真效率、降低使用门槛。
在与段志伟博士的深入对话中,云道智造的发展蓝图清晰地展现在记者面前——在创立初期打造底层平台,实现自主化能力;现阶段乘势而上,通过打造工程模块、孵化海量仿真APP,实现普惠仿真;放眼未来,致力于推动“CAE for AI”与“AI for CAE”,为数字世界建立物理引擎。
从这个意义上讲,云道智造打造的是AI时代、GPU时代的平台化仿真软件。我们有理由期待,云道智造以技术创新为擎,以生态合作为翼,推动仿真技术向更广阔的应用领域拓展,为工业软件的发展和高端制造的升级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