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速亮眼的软件业“三化”趋势凸显
今年上半年,我国软件业在经历了近20年高速增长之后,仍保持了亮眼的增速。软件业云化、平台化、服务化发展趋势凸显。软件产品和服务向基于云计算方向发展,软件产品和软件服务相互渗透,向一体化软件平台的新体系演变,产业模式则从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变——
工信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软件业完成软件业务收入32836亿元,同比增长15%。在经历了近20年高速增长之后,仍保持了亮眼的增速。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信息技术服务实现收入19386亿元,同比增长17.2%,在全行业收入中占比为59%。由此可见,软件业呈现突出的服务化发展趋势,产业模式正从传统“以产品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变。
云服务增速亮眼
管理粮食不再依靠报表,而是通过视频摄像头和粮情传感器,直接管控到现场、实地、粮情的即时变化,实时掌握粮食库存数量及分布、质量和粮情状态,让掌握粮情的周期由15天缩短为3天,并降低了5%的能耗、人力等总成本——这就是浪潮为中储粮打造的全球最大智能化粮库,依靠的正是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
数据显示,在信息技术服务中,云计算、大数据服务等增势突出。上半年,云服务和大数据服务收入分别增长14.6%和20.5%,在信息技术服务收入中总占比达9%;电子商务平台技术服务收入增长22.6%,同比提高7.6个百分点。
正如浪潮集团执行总裁王兴山所言,在数字经济时代,企业乃至产业的业务模式呈现出3个变化,即从卖产品到卖服务,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从单一线下到线上线下结合实现实时数据服务。同时,“平台+生态”成为产业主流模式,大企业建平台、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已成共识。
我国企业上云步伐明显加快。此前,工信部发布《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2018—2020年)》提出,到2020年,行业企业上云比例和应用深度显著提升,云计算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广泛普及,全国新增上云企业100万家,形成典型标杆应用案例100个以上,出现一批有影响力、带动力的云平台和企业上云体验中心。
从国际竞争来看,来自中国的云计算市场份额不断增加。我国在云计算领域起步虽晚,但是关键技术发展较快,部分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据统计,2018年,全国新增上云企业超过40万家,软件百强企业云服务相关运营收入增长超过90%。
“软件业云化、平台化、服务化发展趋势凸显。”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司长谢少锋表示,软件产品和服务向基于云计算方向发展,软件产品和软件服务相互渗透,向一体化软件平台的新体系演变;产业模式则从传统“以产品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变。
新动能蓬勃发展
今日头条日前宣布再次升级其“灵犬反低俗助手”,用来检测内容健康度。而支撑每一次升级的,正是大数据、语音识别、视频识别等新兴技术的巨大进步。
上半年,我国软件业新动能培育成效显著。大数据、人工智能开发环境与开发框架以及可视化建模工具等新业态新模式日渐丰富,互联网服务企业综合竞争力大幅提高,平台新动能不断凸显。同时,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领域已经涌现出了一大批高成长性企业。
软件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在行业应用领域,部分行业应用软件技术水平较为领先,比如通信软件、电子行业软件,以及税务、航天等领域的应用软件。在平台软件领域尤其是互联网底层软件平台上取得了较大进展,例如阿里巴巴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等。
“在开源软件领域,近年来我国企业在全球开源软件技术创新中贡献不断加大,与开源项目相关的开发者大会、应用创新竞赛、专业培训等持续火热,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涌现相关创新技术及产品,良性互动发展模式正在逐步形成。”赛迪智库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所研究员蒲松涛说。
此外,在办公软件领域,经过多年投入和努力,已经实现突破,如金山WPS、福昕软件的用户数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在车载操作系统方面,我国互联网企业积极布局,已形成了一些特色产品和应用,如阿里巴巴和上汽集团联合研发的AliOS车载操作系统,目前已在超过60万辆汽车上安装使用。
当前,“软件定义”正驱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快速发展。在互联网领域,软件定义网络重新“定义”了传统的网络架构甚至通信产业;在大数据领域,从数据收集、数据处理、分析挖掘、数据存储、数据可视化到数据流通等都是基于软件定义的平台实现;在人工智能领域,深度学习算法、开源框架、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技术,均基于软件定义平台。
“‘软件定义’正成为信息化发展新标志和新特征,不断催生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型制造等制造业新模式、新业态,驱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信息消费扩大升级、智慧社会加速到来。”谢少锋说。
补工业软件短板
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1.72亿部,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92.7%。但需看到,国产手机的核心基础软件、操作系统等却几乎依赖国外。
“我国在操作系统、数据库、高端工业软件等关键软件方面依然受制于人,围绕关键软件的应用软件生态构建薄弱。”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副司长李冠宇坦言。
工业软件是实现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的关键支撑。但我国工业软件存在基础薄弱、应用困难、创新不足等问题。对此,李冠宇表示,将推进产业通用基础资源共享,提高工业软件供给能力;培育工业软件新技术新模式,推动工业知识和经验积淀,引导企业在工业互联网平台上使用工业软件。同时,优化工业软件发展环境,加大对工业软件发展和推广应用的支持。
“根据产业发展情况,工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适时推进工业软件正版化检查。”李冠宇透露。
工业APP(应用软件)是工业技术软件化重要成果。目前,我国工业APP应用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应用数量不断攀升,初步形成了平台应用生态,为推动制造业技术进步、模式创新、生产变革提供了重要支撑。今年,我国将进一步扩大工业APP应用规模,突破一批工业技术软件化关键技术,培育和部署一批高价值、高质量工业APP。
据介绍,下半年,工信部将加快构建工业APP标准测试体系,建设工业APP集成测试验证环境,开展技术验证与测试评估服务。加快标准、质量、数据、监测、分析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工业APP健康发展提供支撑服务。同时,以制造业龙头企业为主体,构建面向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工业APP,形成研发—交易—应用的良性生态体系。
当前,我国软件业价值失衡,软件产品技术创新程度、应用价值、影响力等未准确界定,产业规模与产业影响力不相匹配。“要着力提升软件工程化能力,完善软件价值评估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完善产业发展生态,引导产业可持续发展。”李冠宇说。
附注:本文来自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