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业绩、高研发、高成长:“硬科技”释放科创板创新聚集效应
超九成公司实现营收增长,超七成公司归母净利润实现增长,三成公司净利润增幅达到100%以上,合计研发投入金额达254.03亿元……
今年上半年,作为资本市场科技创新的“排头兵”,不少科创板上市公司在亮眼的业绩增长中,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突显出源源不断的创新效应和日益开放的资本聚集效应,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稳中向好发展的缩影。
对此,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科创板在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融资方面推动作用非常明显,为科技创新型企业带来了更多资源配置的能力。同时,科技创新正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科创板通过助力各个行业及细分领域内具备核心竞争力、财务指标优秀、公司治理稳健的龙头企业,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
业绩亮眼 领跑A股
2019年6月13日,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科创板正式开板,紧接着7月22日,科创板首批公司成功上市。
两年多的时间中,科创板已有331家公司,覆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及节能环保等行业中以“硬科技”为主要驱动力的企业,总市值达到5.38万亿元。
这331家公司在今年上半年的业绩中,共计实现营业收入3040.5亿元、归母净利润433.19亿元,同比增长55.14%和105.24%。其中,超九成公司实现营收增长,56家公司实现营收翻番,两成公司营收规模超过10亿元,超七成公司归母净利润实现增长,三成公司净利润增幅达到100%以上,最高达743倍。
就行业而言,整体净利润增幅翻倍的行业主要是交通运输、采掘、化工、有色金属、钢铁行业,分别同比增长2452.32%、679.19%、435.87%、248.68%、227.31%;值得一提的还有,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行业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07%、53%、48%和44%。
就具体公司而言,传音控股、天合光能、中国通号、天能股份、中芯国际、电气风电等6家公司营收规模超过百亿元,康希诺、艾力斯、热景生物、东方生物、力源科技、百奥泰等营收同比增长超500%;中芯国际、东方生物、大全能源、中国通号、传音控股、热景生物、圣湘生物、华润微等8家公司净利润规模超过10亿元。
中金公司研报《A股中报业绩快览:增长回落,景气分化》指出,上半年,主板非金融、创业板、科创板盈利分别增长84%、32%、115%,科创板盈利增长最快。
业内人士对此表示,科创板业绩快速增长的背后,是其长期聚焦科技、医药和高端制造等聚焦中长期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的主要产业,成长趋势已逐步走向明朗化。
天风证券研报认为,从披露业绩来看,科创板整体业绩增速持续性较好,景气度维持在高位。从一级行业来看,有色金属、机械、军工、电子、化工依然保持比较高的景气度,电气设备、计算机、公用事业景气度回落幅度较大;从二级行业来看,金属非金属新材料、半导体、地面兵装、生物制品、电源设备、化学制药景气度较高,通信设备改善幅度最大,电子制造、通用机械、计算机应用、环保工程、塑料景气度有所走弱。
研发投入大 创新效应涌现
中微公司完成3nm刻蚀机原型机设计、制造、测试及初步工艺开发和评估,君实生物自主研发的特瑞普利单抗获得FDA 突破性疗法认定,铁建重工投产了国产首台超强脱困型TBM……今年上半年,科创板上市公司涌现出一系列创新成果,创新效应不断凸显。
在这背后,“硬科技”研发投入成为科创板上市公司的“标签”。从上半年业绩报告来看,今年上半年科创板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合计研发投入金额达到254.03亿元;剔除采用第五套标准上市的公司后,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平均为14%。
同时,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整体研发投入增长31.5%。其中,科创板公司上半年研发投入合计254.03亿元,同比增长40.96%,较整体A股整体高出9.46个百分点,超过主板其他板块。
与高研发投入相匹配,科创板上市公司已拥有近10万人的科研队伍,研发人员占公司员工总数的比例平均近三成。
此外,上交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科创板上市公司创新成果竞相涌现,科创成色不断增强,合计新增知识产权11571项,其中新增发明专利3217项。截至上半年末,科创板公司共有发明专利35106项,平均每家公司拥有发明专利106项。在助力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主战场上,科创板公司守正创新,在多个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进展。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表示,科创板体现了资本市场服务于经济、创业创新和研发原创的精神。科创板上市公司的普遍特点就是科技含量相对较高,研发投入和科研人员数量也比较高,这有利于更多科技创新型企业借此走向资本市场,畅通科技企业融资之路,从而推进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
“小巨人”表现亮眼 资本聚集与开放突显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大多是细分领域龙头,呈现出小规模、小市值、高成长、创新强等特征。截至目前,共有95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录,占科创板上市公司总数的29%,占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市总数的30%,占注册制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市总数的77%。
业内人士表示,作为科技创新型企业聚集地,科创板上的“小巨人”企业主要分布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行业,并为这些行业的产业链补短板、锻长板提供了有力支撑。
梳理科创板2021年半年度报告不难发现,科创板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呈现出高成长和重研发的显著特征,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47.89亿元、归母净利润75.14亿元,同比增长51%和38%;合计研发投入金额达到32.88亿元,同比增长49%,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的平均值为14%。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核心业务聚焦,在细分市场拥有较高市场份额,具有较高的盈利能力。科创板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营收净利规模均还比较小,但从业绩增速来看,“小巨人”企业营收净利的同比增速,均要高于科创板整体水平。明微电子、安博通、新光光电、中科星图等13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速在200%以上。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中小企业研究所所长赵卫东认为,现阶段,遴选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与科创板的探索推出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小巨人”企业的培育和发展离不开科创板这一资本市场渠道的支持,以资本助力其快速迭代发展;科创板也离不开“小巨人”企业这一群体作为“试验田”,以完成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使命。
也有业内人士建议,科创板可以制定更加多元化的上市条件,进一步提升对“小巨人”企业的包容性,推动更多“小巨人”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持续优化再融资和并购重组制度,继续放宽配套融资等方面的限制,支持“小巨人”企业进行产业链上下游整合;继续优化股权激励机制等制度,放宽激励对象范围,更大限度激活“小巨人”企业市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