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居全国第一梯队
2月28日,新发布的《高精尖产业发展研究》公布成绩单:2020年,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分达到86.33,位居全国第一梯队。本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水平最优,医药健康产业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高精尖产业的本质,是一种创新驱动的产业。”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北科学者”贾品荣说,“高”指的是研发强度,“精”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始创新,“尖”是要能引领技术发展方向和国际技术前沿。本市已培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服务业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以及智能装备、医药健康、节能环保、人工智能四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在高精尖产业规模及发展能级、高精尖产业科技创新、高精尖产业基础能力、高精尖产业园区、京津冀高精尖产业区域协同等方面,均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但由于目前国际环境仍存在不确定因素,本市高精尖产业产值虽不断增加,研发创新仍显不足,高端人才短缺。一些高精尖产业发展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在核心专利、市场潜力挖掘、产学研用结合等方面还存在短板。贾品荣认为,补短板,加速发展,都需要把握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双碳目标、就业优先战略及健康中国战略“五大宏观力量”,产业互动、产业升级、空间重构、产业生态、数字化驱动“五大中观力量”,以及技术引领、应用场景牵引、人才与企业匹配、服务化创新及迭代进化“五大微观力量”。
随着本市高精尖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更多新规划、新举措将在2022年落地。本市将大力促进高精尖产业能级跃升。加强战略谋划,布局一批带动性强的重大前沿产业项目和产业服务平台。一批“新技术”将大有作为,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双引擎”将进一步做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通信等领域“卡脖子”技术有望实现新突破;新型细胞治疗、基因编辑等生物前沿技术突破和转化应用速度将加快,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化进程提速。
高精尖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也将调整。本市今年将推动小米汽车开工、理想汽车建设。分层分类精准支持创新企业发展,培育更多硬科技独角兽、隐形冠军和科技领军企业。
《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描绘了更远的蓝图:2025年,设立高精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0%以上,培育形成4至5个万亿级产业集群等目标,以高精尖产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根基将更加稳固。(记者 刘苏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