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技术攻关与安全保障 电子证照发展须双管齐下
当前,积极推进电子证照应用,已经成为提升政务服务便捷度、企业和群众获得感的重要路径。然而,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电子证照应用推广仍面临诸多挑战。从全国层面看,电子证照还存在标准规范不健全、互通互认机制不完善、共享服务体系不完备、应用场景不丰富等突出问题。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电子证照扩大应用领域和全国互通互认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健全电子证照应用协同推进机制;推进电子证照标准化规范化;着力提升电子证照数据质量等推动电子证照全国互通互认的政策部署。
电子证照信息数据的互通互认,不仅有利于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及红利,也与每一个人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流动人口约3.76亿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约1.25亿人。随着流动人口的增加,异地就业、养老、就学等需求迫切,电子证照互通互认与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亟待统筹推进。
同时,我国人口众多,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丰富的应用场景,海量的电子信息数据源源不断的产生。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互联网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达9.21亿,占网民整体的89.2%。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名用户超过10亿人,其中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注册用户超过4亿人,总使用量368.2亿人次。
如此海量的电子证照信息数据,既需要保障各使用者数据获取的畅通和有效,又需要考虑用户数据、隐私的安全性,推进电子证照应用面临双重挑战。
此次发布的《意见》提出,要加强电子证照应用安全管理和监管,加强电子证照签发、归集、存储、使用等各环节安全管理,严格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等要求,强化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探索运用区块链、新兴密码技术、隐私计算等手段提升电子证照安全防护、追踪溯源和精准授权等能力。
西南财经大学教授、西财智库首席经济学家汤继强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电子证照互通互认政策落地中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应用技术的局限性,二是应用技术的成本造价问题。
汤继强认为,应用技术的局限性包括区块链技术本身的缺陷和电子认证等技术发展阶段的不成熟。以“区块链51%算力攻击问题”为例:当有人掌握整个区块链系统中超过51%的算力时,就拥有发动攻击并且对链上数据进行重写的能力。同时,电子证照所需要的电子认证等技术在标准统一性、系统稳定性、规则明确性、交易流畅性、应用安全性等方面都存在“信息壁垒”。
同时,汤继强表示,电子证照应用技术的成本较高,要充分考虑时间、费用等具体情况,以“一盘棋”思想为指导,进行系统筹划,避免由重复建设造成的软硬件设备和人力资源浪费,也要确保公共服务管理的秩序性和安全性。